公告:
褥疮、烫烧伤、康复、养老
咨询热线
365天无假日医院

400-711-6025

  • 内页左边图片
在线专家

典型案例分析(第二期)——坏死性筋膜炎

发布时间:2019-09-25   文章来源:南京瑞鑫医院   浏览:[  ]
病因
  坏死性筋膜炎常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,包括革兰阳性的溶血性链球菌、金黄葡萄球菌、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。随着厌氧菌培养技术的发展,证实厌氧菌是一种重要的致病菌,坏死性筋膜炎常是需氧菌和厌氧菌协同作用的结果。坏死性筋膜炎常伴有全身和局部组织的免疫功能损害,如继发于擦伤、挫伤、昆虫叮咬等皮肤轻度损伤后,空腔脏器手术后,肛周脓肿引流、拔牙、腹腔镜操作后,甚至是注射后(多在注射毒品后)均可发生。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者好发本病。
临床表现
1.局部症状
  起病急,早期局部体征常较隐匿而不引起患者注意,24小时内可波及整个肢体。
(1)片状红肿、疼痛:早期皮肤红肿,呈紫红色片状,边界不清,疼痛。此时皮下组织已经坏死,因淋巴通路已被迅速破坏,故少有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。感染24h内可波及整个肢体。个别病例可起病缓慢、早期处于潜伏状态。受累皮肤发红或发白、水肿,触痛明显,病灶边界不清,呈弥漫性蜂窝织炎状。
(2)疼痛缓解,患部麻木:由于炎性物质的刺激和病菌的侵袭,早期感染局部有剧烈疼痛。当病灶部位的感觉神经被破坏后,则剧烈疼痛可被麻木或麻痹所替代,这是本病的特征之一。
(3)血性水疱:由于营养血管被破坏和血管栓塞,皮肤的颜色逐渐发紫、发黑,出现含血性液体的水疱或大疱。
(4)奇臭的血性渗液:皮下脂肪和筋膜水肿、渗液发黏、混浊、发黑,最终液化坏死。渗出液为血性浆液性液体,有奇臭。坏死广泛扩散,呈潜行状,有时产生皮下气体,检查可发现捻发音。
2.全身中毒症状
  疾病早期,局部感染症状尚轻,患者即有畏寒、高热、厌食、脱水、意识障碍、低血压、贫血、黄疸等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。若未及时救治,可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中毒性休克等。局部体征与全身症状的轻重不相称是本病的主要特征。
治疗
1.抗生素
  坏死性筋膜炎是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(各种需氧菌和厌氧菌),全身中毒症状出现早、病情重,应联合应用抗生素。
2.清创引流
  病变组织及周围存在着广泛的血管血栓,药物常难以到达,故积极、大剂量抗生素治疗1~3天无明显效果时,应立即手术治疗。彻底清创,充分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。手术应彻底清除坏死筋膜和皮下组织,直至不能用手指分开组织为止。常用方法:
(1)清除坏死组织,清洗创面;行游离植皮,覆盖创面。此法可防止创面大量的血清渗出,有利于维持术后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。
(2)清除坏死筋膜和脂肪组织,以3%双氧水、甲硝唑溶液或0.5%~1.5%高锰酸钾溶液等冲洗伤口,造成不利于厌氧菌生长的环境;然后用浸有抗生素药液的纱条湿敷,每4~6小时换药1次。换药时需探查有否皮肤、皮下组织与深筋膜分离情况存在,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扩大引流。
(3)皮肤缺损较大,难以自愈时,应待炎症消退后,择期行植皮术。手术操作中应注意健康筋膜的保护,损伤后易造成感染扩散。甲硝唑局部湿敷可延缓皮肤生长,不宜长期应用。
3.支持治疗
  积极纠正水、电解质紊乱。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者,可输注新鲜血、白蛋白或血浆;可采用鼻饲或静脉高营养、要素饮食等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。
4.高压氧治疗
  近年来外科感染中合并厌氧菌的混合性感染日益增多,而高压氧对专性厌氧菌有效。
5.并发症的观察
  在治疗全程中均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、脉搏、尿量,做血细胞比容、电解质、凝血机制、血气分析等检查,及时治疗心肾衰竭,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与休克的发生。
病例分析
  周某某,男,50岁。因“右股骨大转子部破溃一月余”入院。患者于2009年06年21日因脊柱损伤致截瘫(T6-7),导致生活仅能部分自理,一月前发现右股骨大转子部原切口部位中央部一黑痂,自行换药,逐渐形成空腔,自行换药创腔未见好转,来我院治疗。
  入院时可见:右股骨大转子部见约1.5*1cm破溃外口,少许淡黄色渗液痕迹,探及创腔深约1.5cm,大小约3*2cm,基底红黄相间,创周无红肿发热。
  经过扩创后伤口巨大,脓液明显减少。
  出院时,患者伤口情况明显好转。
  伤口好了,患者脸上也挂上了笑容,家属悬着的心也能放下了。
注意
  患者朋友们一定要提高机体的免疫力,积极治疗原发的全身性疾病和局部皮肤损伤。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者应注意加强全身营养,预防外伤的发生。皮肤创伤时要及时清除污染物,消毒创口;并发全身不适时,要积极求助医生。
 
400-711-6025
QQ 电话 留言
Top

24小时客服热线

400-711-6025

025-84615596

若400电话正忙,请拨总机 025-84615596